SIM卡代理的祕密世界:究竟是吸金的副業,還是犯罪溫床?
- Global Anti-Scam Org
- 3月8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在全球詐騙的運作中,最不可或缺的東西非「SIM卡」莫屬。無論是針對毫無防備的大眾進行釣魚簡訊、大規模電話行銷詐騙,或複雜的網路投資陷阱,這些犯罪集團都仰賴匿名、可隨時丟棄又容易取得的SIM卡。
一位在黑市活躍、名叫Sean的馬來西亞SIM供應商,揭露了這塊「灰色地帶」:取得合適的SIM卡,對詐騙操作來說至關重要。從大量一次性註冊的美國號碼,到一張就要價數百美元的印度SIM,犯罪集團會根據容易度、穩定度,以及能否繞過身份驗證等考量,來選擇最符合需求的卡種。
「只要你認識對的人,拿到SIM卡並不難,」Sean說。「我幾乎可以搞到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號碼,根本不是問題。」
不同SIM卡,不同用途
美國:最搶手的號碼
價格:批發價約10.50美元,售價14.50美元左右,便宜且供應量大。
特點:極度穩定,可另外加價20美元享受無限通話及簡訊,也能選擇只收驗證碼的廉價方案。
使用族群:非常適合大型詐騙中心,需要大量佈線進行欺詐。
退款糾紛:常見的是100張卡裡,成功啟用WhatsApp的可能只有70張,剩下30張無法使用時,買家一般無法退款。有些買家因此會找供應商麻煩;Sean最後通常只能自行吸收那30張的損失,這也是他不愛賣美國卡的原因。
穩定需求:平均一週就可能有高達一萬張的需求量。
印度
價格:昂貴,一張可達100~200美元,這是因為印度的電信法規較嚴格,加上市場需求高。
特點:雖然昂貴,但在某些特定平台或市場需要印度號碼時,能發揮關鍵作用。
退款條款:若無法成功註冊WhatsApp,就能退費。
馬來西亞
常見品牌:Digi、Hotlink,由於啟用方便、涵蓋範圍廣,最受黑市歡迎。
成本與轉售價:每張SIM卡的成本價約馬幣9元(約2.25美元),轉售價約馬幣16元(約4美元)。
每個身份的購買限制:一週最多只能註冊100張,每天上限10張。
黑市起購量:一次至少買100張。
新加坡
價格:在黑市上更是搶手,每張介於70~120美元。
原因:新加坡電信管制更嚴,所以SIM卡更難取得,自然就成了利潤最高的品項。
為何犯罪集團需要這些黑市SIM卡?
這些SIM卡幾乎不會拿來打電話或作一般用途,而是成了詐騙與網路犯罪的工具。
一次性密碼(OTP)詐騙
Sean透露,多數黑市SIM卡是用來註冊WhatsApp、Telegram之類的通訊帳號。這些號碼接收驗證碼後,就能取得假帳戶,大量用來:
假冒身份進行詐騙
釣魚連結與投資騙局
藉由假銀行App洗錢
匿名安排其他網路犯罪
此類SIM卡通常只能用1到3個月就丟棄,再換新的,讓執法單位很難追蹤。
跨境詐騙園區與人口販運
不少柬埔寨、緬甸、寮國的詐騙集團強迫被拐騙的人從事網路詐騙。他們仰賴數以百計的匿名SIM卡來躲避警方、接觸受害者,並且在非法銀行帳戶之間轉移資金。
身份竊盜與假帳戶
市面上的黑市SIM卡,很多都用假或被盜的身份註冊。詐騙者用這些號碼來開設銀行戶頭、建立加密貨幣錢包,或進行洗錢。
線上賭博與毒品交易
匿名SIM卡也常在地下賭場與毒品網絡中出現,因為他們需要無法被追蹤的聯繫管道,以躲避執法機關的查緝。
黑市為何能盛行?鬆散的法規和默許的零售商
Sean坦承,如果沒有部分零售商的配合,黑市也無法如此蓬勃。許多零售通路:
出售「預先註冊」的SIM卡,完全不要求買家提供身份驗證。
用同一身份反覆註冊大量SIM卡,繞過電信門檻。
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,大批出售給黑市倒手的商人。
更深層的問題是,電信商往往更關心銷售量,缺乏對大量SIM卡啟用的嚴格監控。
政府與電信商該如何對付非法SIM交易?
儘管黑市越來越猖獗,Sean也表示,只要執法人員動真格,這條供應鏈是有機會被端掉的。
全面推行生物辨識註冊
啟用SIM卡時,強制進行臉部或指紋驗證。
每張SIM卡都必須與有效的國家ID綁定,避免假身份註冊。
限制個人SIM購買量
例如每人限買2張,杜絕一次買幾十或上百張。
並對異常的大量啟用行為進行追蹤與標記。
對違規零售商祭出重罰
以每張非法SIM卡作為罰款單位(如每張罰500美元)
對累犯者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。
定期突擊檢查或安排臥底購買,揪出違規商家。
加強電信與通訊App的合作
WhatsApp、Telegram與銀行App應與電信公司合作,及時鎖定、封鎖有可疑行為的號碼。
利用AI監控通訊行為,一旦偵測到詐騙模式便自動警示。
取締線上的SIM卡租用服務
不少犯罪集團透過Telegram或暗網租用OTP收碼服務。
執法單位應針對這些非法平台採取行動,切斷租用渠道。
刻不容緩的行動需求